movie.jpg (13125 bytes)

1997.10皇冠524期

「夢」專輯

夢桃花

──難忘的童年悲傷記憶

 

是女兒節來了,那天是女孩們的日子,小男孩「我」家境富裕,所以他姐姐能夠擺出女兒節的娃娃,數十個娃娃依照階級,貴族、家臣、藝者、下人等等由上而下放置在特製的架子上,煞是好看!這些娃娃代表著一種期望,期望女孩將來嫁得個好人家。

女兒節不關小男孩的事,於是小男孩「我」捧了糜糬,給他姐姐和其他一同玩牌的小女孩吃,細心的「我」一早就數過了,擺置女兒節娃娃的房裡頭,有六個女孩,但當他將糜糬擺下時,發現少了一名女孩。

「還有一名女孩呢?」他追問。

小女孩出現在紙門外,轉眼又消失了,小男孩「我」追出去,追出了大門,小女孩身上的兩個大銅鈴一直清脆地在響,似乎有著一股按捺不住的好奇心似的,小男孩一直追逐著鈴聲,穿過小路,穿過山坡地的樹林。

當小女孩爬上一個修成階梯狀的山坡時,小男孩「我」頓時怔住了,停下腳步,困感地仰望山坡上,依著梯級一層層站著的人們。

這些人服裝華麗、儀表高貴,儼然便是女兒節的娃娃,但娃娃們並不是安靜地坐著,而是嚴肅地、慍怒地站著迫視他。站得最高也最中間的,大概是最高的貴族了,他指著小男孩,責罵他﹕「你為什麼還過女兒節?」

女兒節的娃娃們交相指責﹕「你的家人居然在女兒節之前,將這裡的桃樹通通砍光!」「你知不知道每一棵桃樹,代表著一個女兒節的娃娃?」「竟然砍光了桃樹,還憑什麼過女兒節?」

「我」哭了,抽泣得無法言語,哭得很是悲痛,似乎娃娃們一語道中了他的心事,哭聲中似乎述說了「我」的委屈,想要辯護,卻連辯護也不忍心,因為桃樹們的確死了。娃娃們見他哭得可憐,也有人替他說話了﹕「也不要責怪他了,他家人砍樹時,他在一旁為桃樹們哭泣呢。」

為首的娃娃於是問他﹕「當時你為什麼哭呢?」

「因為…」小男孩哭著說,「以後再也見不到滿山的桃花在開了…」

娃娃們相視嘆息,然後說﹕「好吧,我們最後讓你看一次桃花吧。」娃娃們於是站好位置,婆娑起舞,舞出觀賞桃花時的歡悅,一時間山坡上又出現開滿花的桃樹,桃花的花瓣如雨般飄落,掃過了整片天空,把天都染得桃紅了。「我」一時忘了悲傷,綻開笑臉,欣喜地看著這每年都在期待的至上之美。

銅鈴聲驟然響起,「我」的視線中,小女孩站在一棵桃樹旁,「我」毫不遲疑的跑過桃花雨,奔上山坡,忽然驚奇地發現桃樹都不見了,只有桃樹殘餘的根部,在荒涼的山坡上奄奄待斃。

銅鈴聲又起,原來是春天的風拂過了「我」身邊,搖動了「我」身邊那棵小桃樹,小桃樹上用緞帶綁了兩個大銅鈴。

這是一個夢,一個「我」在童年結束以前,忘不了的惆悵與哀傷。

黑澤明在高齡八十那年(1990年),拍了一部小品式的電影「夢」,八個夢,每一個皆以「我看見了這樣的夢…」的字幕開頭,像是一個老人坐在夏天的木房子裡,被陰涼的陰影保護著,寧靜中有潺潺的水聲和若有若無的風鈴聲,勾起他的回憶…「アモス夢メ見ギ…」他說。

一位八十歲的老人家,說出一些心中的影像,藉此我們知道以他的人生體驗,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夢」中有勇氣、有奮鬥、有恐懼、有讚嘆、有沉痛,當他夢見桃花時,是對「逝去」的一股懷念。

黑澤明的第二個夢,夢見了女兒節,夢見惹他憐愛的女孩,還有酷愛的桃花、桃花下的花雨…我們在童年時,總有一些耿耿於懷的事,藏在心裡的某個角落,當我們長大了,即使我們忘記了,它時而仍會在記憶中隱隱浮現,再靜悄悄的又沒入記憶裡頭,甚至讓我們一不留神便錯過了。

比如小時候一直想要風箏,至今我仍未擁有一個風箏,但對風箏的渴望早已消失了,那種日夜夢想卻得不到的心情依然留存,有時當我感到悲傷,風箏的影子,便會莫名的浮上心頭,對黑澤先生而言,哀傷時的影子,會是桃花吧?

當桃花逝去了,童年也無聲無息的消逝了,年老的他回想起那段純真的歲月,那個會因為看不見桃花滿天而痛哭流涕的年紀,再瞧瞧自己蒼老起皺的手,或許他的嘴角,會有淡淡的傷感一笑吧。

 

種菜不易。誰知此中字。個個皆心血。

文章轉載請務必請問張草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