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人 的 網 頁 -- 親子 保健

親子培育

親子管教原則

親子關係是人際間最真摯自然的互動關係,父母對子女的態度、興趣偏好、價值判斷及訓練照顧等會家家各異,人人不同。而積極的方法,良好的親子關係當然有助正面的發展,相反消極的態度易使兒童產生反抗或自暴自棄的心理。
物質型家長會以酬賞彌補親子互動之不足,放縱型會聽天由命、缺乏控制和漫無章法,嚴厲按制型會重視目標和成績,常強加自訂的標準於孩童身上、往往限制過多而愛護不足,慈愛型體諒寬厚、不計小節,積極進取型目標明確。父母因著自身性格和客觀環境多兼備一種以上的類型,故宜運用智慧與愛心,兼顧獎勵和懲罰,言教與身教並重,在慈愛與限制中取一平衡、不偏不倚,管教原則(轉載)應不離下列十項:

1. 勿寵溺縱容
2. 勿過份保護
3. 勿過份要求
4. 勿言行相悖
5. 勿前後矛盾
6. 勿冷嘲熱諷
7. 勿嘮叨絮聒
8. 勿恐嚇威脅
9. 勿虎頭蛇尾
10. 勿泠落疏忽

而實際的言行亦有:
1. 父母不要怕向孩子說「對不起」,過往父母高高在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父母犯錯後,不要死不認錯,死要面子,否則失去的不止是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更可能是父母永遠喚不回孩子的一顆心。
2. 父母要多聽孩子的心聲,應練習傾聽孩子把話講完,即使他們亂說一通,也要按耐著性子聽完。
3. 與其命令、規定孩子,不如給孩子建議,孩子對父母的管教,總是容易感到厭煩,對父母的命令或規定,常會心起反抗,這時不妨給他一個建議,讓孩子養成獨立、負責的態度,當父母的建議能令孩子在外間或友儕中獲取正面歡愉的經驗,自然會對父母信服。
4. 了解孩子的流行語、口頭禪和嗜好等,了解孩子的文化,行為模式,是成人與孩子溝通的橋樑,所謂愛屋及烏,我們何如降低自己的年齡,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嗜行、流行語等,只要不傷風敗俗、違法亂紀便是,也更可和孩子打成一片。
5. 在適當的時候寬恕孩子,若孩子犯錯後,只有一味的責罵和處罰,不僅於事無補,甚至傷其自尊心及自信,應弄清前因後果,解說清楚,施予寬恕,但要孩子知道不良行為的後果,約定再犯的懲罰,但父母亦應以行動鼓勵孩子正確的行為。


懲罰孩子

不要妄用懲罰,至於體罰,對於父母以外的人應絕對禁止,父母施行體罰亦應止於一小巴掌或擰一下耳朵,而施予懲罰時絕不要當著大庭廣眾前。

懲罰孩子不是因為孩子給了我們麻煩,或激怒了我們,或反抗我們,而是在有真正需要時才作懲罰,即是孩子明知故犯,不服從一個巳經解說明白的命令,或孩子真正犯了錯事而應當懲罰,並要使孩子覺得對他的懲罰確實是一種懲罰。

在懲罰之前,應使孩子明白並承認自己所犯的的過錯,甘願接受懲罰,更要使孩子知道施予懲罰者實在迫不得已,心中亦非常痛苦難受。

父母施行懲罰時,內心要保持平靜,切忌大喊大叫冷嘲熱諷侮辱孩子,有時只要用責備的眼神,或簡單地說:「我非常不滿意你所做的事」,這樣或能使孩子哭泣起來,因為孩子可能覺得自己巳經不被父母所疼愛,對於孩子來說,得不到父母的信任、親愛實是最大的有效懲罰。

對於頑固的孩子,他們常幹著違反成人常理標準的事情,這或許是出於自衛心理,他越是頑固,越不要正面責備他,應該在他不知不覺間去改變他,父母應該注意孩子的一切行動,無論善惡都應依照正確的判斷和公平的態度去讚美和批評,並給予適當的獎賞或懲罰,這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令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們改過遷善,悔悟自新。


家長對子女學業的期望

每位家長對子女都有或多或少的期望,如果認為考試會令孩子失去童年的快樂生活,或者認為人生路漫漫長,會有很多時間趕上來,又或者認為在學校所學得到的知識、包括基本學科將來有否用得著,都存在一些謬誤在內。

的確考試是一把雙面刃,能建立或摧毀孩子的將來,但我們能保証孩子一生都可以在沒有壓力中生活嗎?保護孩子在童年時免受壓力,將會損害孩子在成年後必須面對壓力的能力,成年後會有較多的失望與苦悶,孩子實在需要為未來進入成人時期時要面對的許多責任作準備,在學校中的責任應包括努力學習、盡己所能獲得良好的成績。三字經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材」,飽學如孟子,也要考試 - 讀孟子見梁惠王篇。家長應當讓子女感覺負責任是一件理所當然的自在事,不是人生的負擔。

最為人批評的應是為著分配有限的社會資源而淘汰學子的公開考試,而不是校內為著了解學習進度的考試,事實上,香港不少學校巳經盡量避免給予學生不必要的壓力,例如評分只給予A, B, C.. 等。 現在不少家長都說只想讓孩子快樂地生活,不要「書蟲」。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快樂地生活,然而沒有一個穩固堅實的基礎,這個理想就會變成一個空洞的承諾。兒童在閱讀方面花費大量時間是為人格的培養和豐富知識,引發新的興趣,新的觀點,新的分析力及新的資訊,我的老師曾說過「聰明的孩子亦需要辛勤的努力,努力是成功的首要條件,努力的成果是要時間培養的」。

其實兒童的可塑性比家長想像得到的高很多,而且也更堅強,在提昇子女的學業表現時,家長及老師切忌在不知不覺間傳達文首的謬誤給孩子,影響是一生一世。

要與子女共同建立合理的期望,應仔細聆聽孩子的說話,給予高質素的交談溝通時間,以了解孩子的與趣和能力。

身為父母對孩子的成績表、考試測驗卷,當然不能不表關心,但太著重眼前的成績而憂傷,這樣會使孩子的心情萎縮:因為成績差,會認為自己不會讀書,所以討厭讀書,因為討厭讀書,所以越來越變得不會讀書,就這樣一直重覆這個惡性循環,因此父母對不好成績的考試測驗卷的處理方法,應以消除孩子因著眼前的不佳成績所帶來的壓力為主。其實每位孩子最初對自己的成績都是挺緊張的,如果他們知道有不佳成績的後果時,最終可能演變成逃避,拒絕面對現實,即是說最初可能不願意交出考試卷、成績表,直至後來,甚麽事情也可能發生,因此不要因成績差劣而罵孩子,使得他們在考試前後都提心吊膽,不知又會被罵甚麼了,因此應從最開始時循循善誘,訓練孩子自己拿試卷、成績表給父母。

既然今次成績巳不好,怎不嘗試說:「媽媽也曾有過成績不好的時候,如果有不好的時候,即是也應該有好的時候。」好讓孩子有轉寰的空間,並加以適當的鼓勵,即是說可以選擇比這次更差的來作比較,說道雖然這次成績不好,但和那次相比,巳經有了進步,下次好好加油,你一定能比今次好,讓孩子將眼光放在未來,不要喪失鬥志,最後陷入認為自已讀書不行的死胡同,變成害怕測驗考試,跟著害怕讀書,最後害怕上學。


打與不打之間-談處罰與孩子吵架

身為現代父母有許多矛盾與隱憂,我們閱讀了許多關於教養孩子的書刊雜誌,聽了許多專家學者的建議, 我們好像比我們的父母懂很多,但是實際上,在管教子女的效果上,卻不見得高明多少。孩子似乎比我們自己小時候頑皮難馴,產生的問題也更複雜麻煩。再加上保護兒童的 相關法令一一訂立之後,做父母的更是不知所措,生怕動則得咎。這種徬徨的心態,在處理孩子的錯誤行為上,更是明顯無奈,到底孩子犯錯,該不該處罰?如何處罰才能有效的抑止孩子不當的行為?孩子真的不能體罰嗎?那為何又有「棒下出孝子」的古訓?此外,孩子愛打人又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都是現代父母深感困惑的問題........轉載自社教雜誌,觀看全文。


父母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孩子是造物者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卻同時賦予父母教養子女的重責大任。教育開始於家庭,父母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做一個有效能的父母,教好自己的子女,應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事。如何善盡父母的職責,以喜悅的心情,陪孩子一起走過成長歷程,是為人父母者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管教孩子並不容易,父母需要發揮巧思,還得學習一些管教原則與技巧,才能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得心應手。........轉載自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 ,觀看全文。


談兒童閱讀

閱讀和文學的陶冶是很重要的兒童希望工程,尤其是親子閱讀,重點不在孩子吸收多少,而是親子共讀時,親子間眼神親密的交流,這種心靈的支持會讓孩子覺得是有安全感的。如果學校的老師同時也能提供學生這種親密眼神的接觸,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將是不可磨滅的經驗,同時也會幫助孩子對於本身的情緒及周遭情境和認知能力的掌握更有自信。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是要回歸到父母的本身,所以父母也要有讀書計畫。......除了書籍以外的閱讀尚有:

對生活的閱讀:運用日常生活所發生的點點滴滴,拿來和孩子共同討論。問孩子:「若是你,你會怎麼做?」

對自然的閱讀:與孩子共同體會大自然變化的微妙。

對人的閱讀:怎麼和孩子一起去讀一個人。

對藝術的閱讀:多和孩子接觸藝術相關的領域,如常帶孩子去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等。........轉載自社教雜誌,觀看全文。


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有可能比順從的孩子更聰明。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叛逆如果由好的方向發展,可能發展出創造性;往壞的方向發展,當然也有可能變成破壞性,破壞別人或是破壞自己。…提時代,由於智慧尚未成熟,判斷力也不夠,所以通常是遵循成人的指示為恰當,也對孩子本身比較有利,然而事情也並非一定是如此。孩子雖然年紀小,但是常常也攜帶著很多與生俱來的個性傾向,…孩子會叛逆,其實跟父母的管教方式的息息相關的,…畢竟孩子也是有血有肉的個體,你的決定和你的態度常常會對他造成很大的影響。........轉載自國立臺中圖書館,觀看全文。



網站連結 :

社教雜誌.....本刊為宣揚中華文化暨推廣社會教育,內容以社會教育為主體,一定要看看。

優生媽媽.....嬰幼兒養育、健康問答。

高效識字.....香港大學謝錫金教授-兒童如何學習漢字

兩文三語.....教育網上支援計劃。

古文智慧 - 論語..等.....老子、莊子、孟子、大學、中庸、易經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

資優兒童的迷思與真相.....Familyeducation.com 還有各種類豐富的資料、教育和遊戲資料、程式。

香港資優兒童家長會


主頁





Counter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