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人間 Carousel

資料:

製作人: The Theatre Guild

作曲: Richard Rodgers

作詞、改編: Oscar Hammerstein II

原作: Ferenc Molnar "Lilliom"

調整: Benjamin F. Glazer

背景、燈光: Jo Mielziner

服裝: Miles White

音樂指導: Joseph Littau

編曲: Don Walker

舞曲: Trude Rittman

經理: John H. Potter

主管: Andy Anderson

舞台經理: John Fearnley

副舞台經理: Verlyn Webb, Herman Magidson

編舞: Agnes De Mille

導演: Rouben Mamoulian

 

簡介:

繼"奧拉荷馬"後作曲作詞家的傑作,這比上次更注重劇力本身多於音樂和舞蹈(當然,舞蹈仍佔很大比重)。此劇成為二人作品最具深度的一套音樂劇。此劇亦是作曲作詞者最喜歡的一套音樂劇,而處理則更像小歌劇了,因為有不少地方都是使用"說唱"(Recitative)的方式,天衣無縫地帶進下一首曲子裡。此劇最成功的地方有如"If I Loved You"中那段知名的"長椅場景"(Bench Scene),那是一種由說話漸轉成為歌曲的方式,亦是一種打破傳統過去式情歌的革命,影響了以後所創作的音樂劇甚大。而開首全無對話的音樂劇序幕更是先聲奪人地講明這個故事不能全用文字來表達,要觀眾用心看。此劇重用芭蕾舞作交待故事的媒介亦是新穎的做法,下一套有如此革命性的音樂劇要數到十年後的"西城故事"了。

參予此劇演出的演多甚多,計有:Jan Clayton、John Raitt、Babara Cook、Bambi Linn、Kay Medford、James Mitchell、Russell Nype、Pat Stanley、Brian D'Arcy James、Taye Diggs、Michael Hayden、Audra McDonald、Sally Murphy、Darius de Haas、Gordon MacRae、Shirley Jones、Cheryl Holdridge、Jacques d'Ambroise等等。曾經有人懷疑此劇是否應該遵照色彩更灰暗的原著,而這個問題R&H算是戰勝了。另外要製作此劇亦是挺簡單的,此劇跟"奧拉荷馬"一般並不須要龐大的佈景或昂貴的衣服,簡簡單單的設計便行,最重要還是那種親切感。全劇最出名的曲子"You'll Never Walk Alone"曾經還成為英格蘭足球隊利物浦的隊歌哩。還有不說不知,此劇是R&H的音樂劇中上演時間最短的。

 

故事:

第一幕

文靜的磨坊女工祖莉在旋轉木馬邂逅了流氓小子比利,二人一拍即著。("Prologue"/"Carousel Waltz")一直想擁有比利的旋轉木馬主人慕蓮太太因此把比利解僱。另一邊廂祖莉的朋友卡妮則向她說自己和男友伊洛奇的事。("You're a Queer One, Julie Jordan"/"Mister Snow")祖莉因要等比利也忘了回磨坊,結果也被解僱。二人開始幻想如果二人相戀會做的事。("If I Loved You")

過了一段時日,是當地的節日,卡妮主持了大局。("Give it to 'Em Good Carrie")眾人狂歡一日,("June is Bustin' Out All Over")此時已與比利結婚的祖莉回來,卡妮告訴了她她將與伊洛奇結婚的消息。("Mister Snow (Reprise)")祖莉離開後二人開始展望生活,("When the Children are Asleep")而眾人也開始回復每天的工作。("Blow High, Blow Low")此時比利之友積架想跟他合作搶劫,而慕蓮太太則讓他回去旋轉木馬,條件是要他離開祖莉。此時祖莉帶來自己懷孕的消息,比利陷入沉思之中。("Soliloquy")當他知道他有了女兒後,為了讓二人生活更好,他決定參予搶劫。

第二幕

一段時間後,("A Real Nice Clambake")發生了一些小插曲。伊洛奇發覺卡妮依然四處和男人調笑感不滿("Geranums in the Winder"),積架安慰卡妮她嫁了一個正直的人便得如此生活下去。("Stonecutters Cut it on Stone")比利和積加離開開始二人計劃,留下不知情的女人們討論。("What's the Use of Wond'rin'")搶劫事敗,積架逃走成功,比利卻畏罪自殺,訣別之際他對祖莉既是內疚又是惋惜。祖莉向表親妮迪尋求協助,妮迪鼓勵她要勇敢。("You'll Never Walk Alone")

自殺後的比利被天使叫去見上帝,("The Highest Judge of All")在守門人前他被認定不夠資格進去,他得協助仍在世上的祖莉和十五歲的女兒露易絲。這正是求之不得,比利以陌生人形象出現在露易絲面前,因為他不想她在這年紀為情所困。("Ballet")然而,這卻讓露易絲起了介心,慌忙中他把星星的碎片交了給她,並打了她一巴。露易絲回去找媽媽,並驚奇被打的臉頰居然一點也不痛。在畢業禮上,露易絲終於在比利協助下能夠自立,而比利也向祖莉再說一次"我愛妳"("If I Loved You (Reprise)")。眾人在互相扶持下,向未來勇敢前進,而比利也終於可以真真正正離開人間。("You'll Never Walk Alone (Reprise)")

 

紀錄:

1945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Bambi Linn (露易絲)、John Raitt (比利)

1946年紐約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

1947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Ann Crowley

1993年奧利佛獎

最佳女配角: Janie Dee (卡妮)、最佳重生音樂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 Joanna Riding (祖莉)

1994年東尼獎

最佳重生音樂劇、最佳女配角: Audra Ann McDonald (卡妮)、最佳背景、最佳編舞、最佳導演

1994年Drama Desk獎

最佳女配角: Audra Ann McDonald (卡妮)、最佳編舞、最佳導演

1994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設計、最佳女配角: Audra Ann McDonald (卡妮)

1994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Michael Hayden (比利)、Audra Ann McDonald (卡妮)

1996年洛杉磯劇評獎

最佳編舞、最佳音樂指導

1997年格林美獎

經典唱片

 

唱片:

香港要買唱片只有兩個,一是1993年倫敦卡士版,亦就是1994年百老匯的前身。這個製作讓此劇再次活了過來,製作人Cameron Mackintosh和導演Nicolas Hytner都應記一功;另一為電影原聲,據稱這是最齊全最完整的唱片。版本共計有: 1945年原裝百老匯的兩個版本、1950年倫敦原版、1953和1955年錄音版、1956年電影原聲、1959/1960/1961/1962四個錄音版、1965年Lincoln Centre版和另一錄音版、1967電視版、1987年錄音版、1993年國家劇院版和倫敦錄音版、1994年百老匯版以及1995年兩個日本版。

 

觀感:

非常值得一聽再聽的音樂劇,可是如果只聽的話會有點悶,畢竟冗長的跳舞段落實在太多了。另外,"You'll Never Walk Alone"一曲在美國和英國可是鼓舞人心的重要歌曲呢。音樂方面挺可惜的是歌曲不多,整套音樂劇的歌曲主要聚焦還是在上半場裡,下半場則被一段極長的芭蕾舞段落所支配了。自"畫舫璇宮"以來美國音樂劇有了正劇類的音樂劇,讓一直都是主流的音樂喜劇出現了些許改變的空間,而此劇正是此類音樂劇的延伸。無論故事、劇本、角色塑造都十分成功,而要演出此劇所有唱歌角色的歌喉都須極佳,不然便唱不出韻味了。

 

推薦曲目:

You're a Queer One, Julie Jordan/Mister Snow: 女聲合唱,歌詞動人,歌曲銜接不錯。
If I Loved You: 男女合唱,對聲線運用極考究的一曲,情感波動也大。
Blow High, Blow Low: 大合唱,激昂而有力。
Soliloquy: 男聲獨唱,難度挺高的歌曲,須要表達情感。
You'll Never Walk Alone: 女聲獨唱,極著名的曲目,有振奮人心的作用。

 

數字:

百老匯首演: 1945年4月19日 - 1947年5月24日
上演場數: 890
百老匯複演: 1949年2月22日 - 1949年3月5日
上演場數: 32
百老匯複演: 1957年9月11日 - 1957年9月29日
上演場數: 24
百老匯複演: 1994年3月24日 - 1995年1月15日
上演場數: 337
電影首映: 1956年2月16日
電視首映: 1967年5月7日
個人評分: 8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