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醉伴護 Drowsy Chaperone, The

資料:

製作人: Kevin McCollum, Roy Miler, Boyett Oster Productions, Stephanie McClelland, Babara Freitag, Jill Furman

作曲、作詞: Lisa Lambert, Greg Morrison

編劇: Bob Martin, Don McKellar

特別編排: Paul Mack

背景: David Gallo

服裝: Gregg Barnes

燈光: Ken Billington, Brian Monahan

聲效: Acme Sound Partners

選角: Bernard Tesley Casting

髮型: Josh Marquette

化妝: Justen M. Brosnan

編曲: Larry Blank

舞曲、附加音樂: Glen Kelly

音樂指導、聲樂編排: Phil Reno

音樂協調: John Miler

製作顧問: Brian Lynch, Chris Kluth

製作舞台經理: Karen Moore

副製作人: Sonny Everett, Mariano Tolentino Jr.

宣傳: Boneau/Bryan-Brown

市場: TMG - The Marketing Group

主管: The Charlotte Wilcox Company

編舞、導演: Casey Nicolaw

 

簡介:

懷舊一向都是人們取得一種精神上的富足及喜悅的一種方式,在商業社會上這或許會被叫作不合時宜,但只要劇本言之有物,懷舊的劇還是有生存空間的。作為百老匯在2005-2006年度唯一一套原創的音樂劇,此劇所走的路線可不是現代的美式音樂喜劇那麼簡單,而是"現代仿古美式浪漫音樂劇"。其實此劇原本的劇本早在2003年的時候便已經由Bob Martin寫好並轉交給不同的製作人,之不過當時製作人Kevin McCollum一看到這個名字便已經覺得沒有可能會成功。於是如此一拖,到2005年的時候,此劇方被舊事重提,卻獲多方支持;其中還邀得了2005年最佳音樂劇"火腿騎士"的編舞Casey Nicolaw的強勢加盟,並同時兼任導演。

全劇的故事其實跟很多音樂劇發燒友一樣,一個人獨坐在家中(這個人正正是由Bob Martin親自飾演)聽著自己最喜愛的音樂劇。這個簡單樸實、帶懷舊色彩、並幾乎把整個二十年代的典型音樂劇元素共冶一爐的故事旋即征服了預演的每個地方,來到百老匯的時候得獎的呼聲經已是甚高了。而正如之前一年年的作品"晴光翡冷翠"一般,此劇雖然拿不到最佳音樂劇獎項,卻仍是東尼獎大贏家。有份參與演出此劇的有如:Bob Martin、Sutton Foster、Danny Burstein、Eddie Korbich、Beth Leavel、Kecia Lewis、Elaine Paige等等。此劇全只一幕,卻劇長兩個小時左右。

 

故事:

正當有人為現在劇場而哀嘆的時候,我們來到一所普通的房子,裡面椅子上坐著一個普通的男人,他正要向觀眾播放一張他最喜愛,卻也很舊(1927年)的一套音樂劇"悶伴"的唱片。("Overture")該音樂劇一開始的時候每個角色已經非常鮮明:房子主人托登戴爾夫人、管家任德寧、新郎羅拔、新娘同時亦是女明星的珍妮特、伴郎佐治、珍妮特的"悶伴"、一心阻止婚禮珍妮特的製作人費特薜(Feldzieg,這是暗指著名百老匯早期製作人齊格非Ziegfeld)、珍妮特同行姬蒂、情聖亞度科、以及兩個扮成廚子被派進來阻隢婚禮的黑社會拍檔。("Fancy Dress")羅拔讓佐治冷靜下來,("Cold Feet")卻被提點跟據傳統,他直至婚禮前都不能見新娘,佐治讓他綁著雙眼去玩滾軸溜冰去。珍妮特要結婚讓媒體哄動,她表明已經決定退出娛樂圈了。("Show Off")

然而珍妮特卻其實不肯定羅拔愛的是她本人還是明星珍妮特,悶伴讓她出去試一試。("As We Stumble Along")而受費特薜唆擺的亞度科誤認悶伴為珍妮特對其勾引。("I am Aldolpho")羅拔在公園仍然在蒙著雙眼滾軸溜冰,卻遇上了珍妮特假扮的法國女孩咪咪,二人旋即戀上,珍妮特突然清醒過來打其一巴遠去。("Accident Waiting to Happen")眾人亂成一團,("Toledo Surprise")珍妮特決定不嫁了。椅子上的人乘機去了廁所,我們卻發現第二幕已經開始了。("Message from a Nightingale")珍妮特為自己感悲傷,("Bride's Lament")而托登戴爾夫人和任德寧則討論著年青人的愛。("Love is Always Lovely in the End")突然電話響起幾乎破壞了整個氣氛,椅子上的人憤而將其擲去。珍妮特向悶伴求援,椅子上的人提醒觀眾這是全劇的重點所在,然而,因為椅子上的人聽這段實在太多次了,那唱片已經損壞,所以眾人甚麼也聽不到!

無論如何,珍妮特經過這一番話後便決定嫁給羅拔了。佐治宣佈婚禮繼續,並加多三對新人:任德寧和托登戴爾夫人、亞度科和悶伴、費特薜和姬蒂,之不過他卻忘了叫証婚人來。("George's Triumph")還好突然飛機師德利絲來到,讓眾人在飛機之上行婚禮,順便去渡蜜月。("I Do, I Do in the Sky")就在快要高潮的時候 - 椅子上的人的電力突然中止了。他有點茫然的獨自唱著,卻發現眾角色已經在其腦海揮之不去,眾人大合唱結束這一趟回憶旅程。("As We Stumble Along (Reprise)")

[附加資料: 唱片還有一大堆由椅子上的人所作的演員介紹,以及一首由托登戴爾夫人和任德寧的情歌"I Remember Love"]

 

紀錄:

2005年洛杉磯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 Bob Martin (椅子上的人)、最佳女配角: Beth Leavel (悶伴)、最佳背景

2006年東尼獎

最佳原作、最佳曲詞、最佳女配角: Beth Leavel (悶伴)、最佳背景、最佳服裝

2006年Drama Desk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原作、最佳女配角: Beth Leavel (悶伴)、最佳作詞、最佳背景、最佳作曲、最佳服裝

2006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曲詞、最佳女配角: Beth Leavel (悶伴)、最佳背景、最佳服裝

2006年紐約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

2006年Theatre World獎

出色演員: Bob Martin (椅子上的人)

 

唱片:

2006年百老匯原聲已經出爐,卻好像沒有到過香港哩;筆者的自然是從國外訂回來的了。

 

觀感:

其實這套音樂劇所捲起的懷舊風早在1991年已經來過一次,並成功獲東尼獎青睞,那便是"韋爾羅渣活報劇"。當時的"西貢小姐"雖然來勢洶洶,卻因美國本土的口味轉變而與最佳音樂劇失諸交臂。這套音樂劇多方面都模仿了舊式的音樂劇,例如在音樂、舞蹈、故事情節上都很有20年代音樂劇的影子。然而,此劇的音樂實際上不怎麼出色,還有故事也不是所有人也喜歡(通常那些自稱"劇評人"都不大喜歡此劇)。個人認為音樂還在其次,此劇至少比起其他同期的復古美式音樂喜劇多了一份感情和內涵,設計上也有炫目之處;總會比看完以後"得啖笑"的步出劇場要好一點吧。

 

推薦曲目:

Cold Feet: 男聲合唱,熱鬧的跳舞曲,非常典型的手法。
Show Off: 女聲獨唱,劇情和內容相違背的東西,也是女主角的唱跳橋段。
As We Stumble Along: 女聲獨唱,可能也算得上是全劇主題吧。
I am Aldolpho: 男聲獨唱,典型帶異國色彩的古典音樂劇曲目。
Bride's Lament: 女聲獨唱,有趣搞笑的歌詞加上無厘頭劇情,暗喻舊式音樂劇缺乏邏輯。
I Do, I Do in the Sky: 大合唱,歡樂的結尾,在20年代的音樂劇裡頭還有其他別樣的可能性嗎?

 

數字:

百老匯首演: 2006年5月1日 - 2007年12月30日
上演場數: 674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