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組曲 First Lady Suite

資料:

製作人: Joseph Papp Public Theater/ New York Shakespeare Festival, George C. Wolfe

作曲、作詞、編劇: Michael John LaChiusa

背景: Derek McLane

服裝: Tom Broecker

燈光: Brian MacDevitt

音樂指導: Alan Johnson

副製作人: Kevin Kline, Rosemarie Tichler

主管: Jason Steven Cohen

製作舞台經理: Liz Small

公關: Carol R. Fineman

編舞: Janet Bogardus

導演: Kirsten Sanderson

 

簡介:

所謂"Chamber Musical"意思是從音樂名詞"Chamber Music"(室樂)中延伸出來的,即是指一套音樂劇在製作、音樂、舞蹈上都比一般的音樂劇要細小,同時觀眾群以及劇場亦以較小型為佳。很多此類型的音樂劇都有一份獨特的劇本,同時亦偏向藝術化多於商業考慮。初出茅蘆卻才華橫溢的Michael John LaChiusa在1993年的時候把自己寫成的有關幾個總統第一夫人的短篇音樂劇合在一起,組合成此劇。為了讓此劇更具說服力,Michael John LaChiusa可以是把這幾位的第一夫人都起了個底,並把他們的苦處都寫了進此作裡。揉合幽默和掙扎而成的此劇,讓這位劇場新秀一鳴驚人,在外百老匯以參加一個戲劇節的形式之下上演讓觀眾和劇評們對這位仿Stephen Sondheim式曲風與題材的新人刮目相看。

在外百老匯完成上演之後,此劇更獲得了兩個獎項,讓之更加出名。Michael John LaChiusa往後的作品中,常常都以女強人為主要角色,就是由此劇始露出端倪的。到了幾乎十年之後,此劇獲得重新的製作。曲子全部被重新編過,而劇本和音樂都作出了改動,完成後才在洛杉磯表演。這次的表演成績也不錯,讓參演此劇的Mary Testa獲到了一個Drama Desk獎的提名。這套音樂劇除了是一套較貼近藝術的作品外,還是一堂不錯的歷史課,因為當中的內容全部都是根據史實和自傳的內容演繹的。曾經出演過此劇的演員還有如:Alice Playten、Priscilla Baskerville、Maureen Moore、David Wassoon、Carol Woods、Kate Shindle、Gregory Jbara、Paula Newsome、Julia Murney等等。

 

故事:

第一幕

博物管內來了一位客人 - 準第一夫人,她忐忑的打量著美國歷史上各個第一夫人,對自己要做和想做的事背道而馳而感沮喪,一眾第一夫人突然活了過來。("Opening")

- 越過德薩斯州 -

1963年,空軍一號之內,莊遜總統的祕書艾弗蓮和第一夫人積奇蓮的祕書瑪麗同坐一個客艙裡,瑪麗覺得自己的工作似是替積奇蓮打雜而感無奈。("Over Texas")艾弗蓮和瑪麗一起談起祕書之苦,實在不足為外人道。("Four More Years")瑪麗跟艾弗蓮說了一件總統女兒的趣事後,("Caroline")便打起盹來。在夢裡面積奇蓮不斷拿瑣事來煩她,卻讓瑪麗領略到她的無奈和不得不屈服的命運。("The Smallest Thing")艾弗蓮搖醒瑪麗,指快要落機了;瑪麗緊張起來,艾弗蓮略帶哀愁的安慰她,("This is What We Are")畢竟總統和第一夫人可是代表著一個國家,而她們便是二人的重要助手。

- 瑪美在哪裡? -

1957年,艾辛荷華總統的夫人瑪美獨自留在家裡過生日,心中一陣煩悶。為了向丈夫抗議她決定要去小石城找丈夫,("Where's Mamie?")來到後卻遇上了黑人示威;其中黑人女歌唱家瑪莉安來找瑪美希望能跟總統表達意見。瑪美猶豫了一會之後,("My Husband Was an Army Man")結果還是被瑪莉安說服了。("Melba Gloria")二人出發前往艾辛荷華總統的所在地,("Algiers")並成功把瑪美思疑跟總統有一腿的女司機給綁了,換上自己來駕車。但這不久便被總統悉穿,("Old Rules Are Old Rules")在瑪莉安的話說完後,總統責怪瑪美,卻把妻子一下子的不滿宣洩了出來。瑪莉安示意總統勸回瑪美,他亦成功的這樣做了。("Tomorrow I Will Love You More")終於瑪美跟瑪莉安回去,這是她最開心的生日!

第二幕

- 奧利奧 -

1950年,在民主派的母女集會上杜魯門總統夫人貝絲和女兒瑪格烈特上演了輕鬆的一段喜劇。

- 埃倫蘿睡在這 -

1936年,羅斯福總統夫人艾莉安娜正跟飛機師亞美妮亞及摯友洛蓮娜一起,亞美妮亞帶領著第一夫人遊覽,而坐在後面"失寵"的洛蓮娜則將自己介紹給觀眾。("Eleanor's Room")談話繼續,依然受冷落的洛蓮娜又借題發揮,把自己放棄報社職務把埃倫蘿塑造成人民英雄的事交待出來。("Eleanor's Hand")雖然如此,她卻依舊忠誠的仰慕埃倫蘿,("When Eleanor Smiles")從二人之間的信件大家可窺知一二。("Eleanor's Letter")對自己一時被亞美妮亞搶走了埃倫蘿,洛蓮娜一片愁苦,("Eleanor Sleeps Here")於是她走出了機艙。亞美妮亞讓埃倫蘿駕駛飛機,並勸服了埃倫蘿回來,她不過是曇花一現,但洛蓮娜可是一生一世埃倫蘿的好友。("Great Ladies")洛蓮娜知道自己已經再不能給埃倫蘿甚麼了,而她要的埃倫蘿亦不可能給到她,無奈的接受現實的洛蓮娜百感交集。

回到劇初的博物館,一眾第一夫人們向準第一夫人再一次訴說自己的經驗,而準第一夫人亦已經預備好面對她面前一片充滿挑戰的人生。("Closing")

 

紀錄:

1994年奧比獎

出色演員: Alice Playten (瑪美)、特別獎: Michael John LaChiusa

 

唱片:

只有一隻2002年洛杉磯版,在香港沒有出售。

 

觀感:

Michael John LaChiusa的作當中,這是最不像音樂劇的音樂劇了。音樂上此劇用上了近乎沒有間斷的方式,把台詞和歌詞混而為一,成為一套套必須獨立看待的完整作品。因此此劇的每個分劇都是一種風格,加起來便有至少三種風格。所以,此劇的歌曲中根本沒有能突出的一首。歌詞上此劇所用到的字眼都非常小心,似乎都是計算過既不會掩蓋史實,又不會把故事過份渲染。個人來講對最後一個小劇"埃倫蘿睡在這"最為感動,之不過就娛樂性而言,恐怕較樂觀、輕鬆的"瑪美在哪裡?"會更為容易讓人受落。實際上此劇的舞蹈很少,幾乎只有動作,所以這亦是無從下定論的了。

 

推薦曲目:

/

 

數字:

外百老匯首演: 1993年11月20日 - 1993年12月26日
上演場數: 32
個人評分: 7

 

劇照:

 

回到A-F的音樂劇 回到音樂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