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找回戰前「美德」
《紐約時報》說,這讓人聯想到日本軍國主義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在一家日本公立學校的教師培訓中心,指導老師正嚴厲批評一群22歲的年輕人太以自我為中心,告誡他們凡事要多為別人著想。

現年72歲、曾任索尼公司管理人員的校長表示,「如今的日本,精英治國的理念和自我意識越來越濃。我認為日本舉國上下正在對此做出反省。」據校長介紹,培訓中心的指導思想是要重新找回二戰前日本社會倡導的種種「美德」。

美國《紐約時報》11日以「日本保守勢力在學校推動戰前『美德』」為題對此進行了報道,稱日本政府正打算修改1947年製定的教育基本法。這套法律製定於日本被美國占領時期,取代了以往要求學生效忠國家和天皇的教育法規,目的是為了阻止戰後民族主義情緒抬頭。現在,執政的自民黨提出修改這套法案,著重強調愛國主義、民族傳統和思想道德,同時將對學校的管理權更多地轉移到政治家手中。《紐約時報》認為,在要求修改教育法案的呼聲背後還有一場範圍更廣的保守派運動,伴隨著日本右翼篡改歷史教科書等舉動,修改教育法案被看成是為修改和平憲法打前站。

日本的公立學校是兩種對立文化的戰場,長期夾在思想自由開放的教師和因循守舊的政府官員兩股勢力之間。《紐約時報》稱,近10年來,保守勢力的抬頭賦予了右翼政治家更大的權力,讓他們對學校教育進行重新規劃。東京人對保守派的強硬政策感受尤其深刻。以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為代表的日本右翼大大限制了受自由派思潮影響的教師在當地發揮作用。過去3年中,東京都教育委員會共處理了350起教師在學校活動中有不愛國表現的事件,其中包括拒絕面向國旗立正、拒絕唱國歌等。《紐約時報》對此評論說,「上述行為都讓人聯想到日本軍國主義」。

在東京的高中,以前有關學校的決策都是由校長和老師一起做出的,從1998年開始卻全部由校長決定,教師只有建議權。就在兩個月前,東京都教育委員會決定禁止教師在會上舉手發言。

有人批評教育委員會「禁止的不僅僅是舉手發言或者投票權,而是討論權」,還有人指責教育政策的變化使權力集中到了右翼政客手中,正是在他們的推動下,日本大田原市開始使用右翼教科書,日本政客傷害亞洲人民感情的言論也愈演愈烈。

《紐約時報》稱,正因如此,日本政府修改教育基本法的計劃一經披露就引起了強烈爭議。支持者認為,這將幫助日本重新樹立社會傳統與公共責任感,而不會激發戰前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反對者則表示,一旦教育法案的修改計劃得到政府批准,日本的政治家無論擁有何種政治傾向,都將被賦予插手地區教育的權力,這會對教育政策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一位大學教授說,「如果這一切成為現實,教師和學生恐怕就要遭殃了。」

 

資料節錄:環球時報,2006-06-12,新聞背景,「日本要找回戰前『美德』《紐約時報》說,這讓人聯想到日本軍國主義」

 

back
home
返轉頭
首頁

最後更新: 2006年6月18日
首頁:http://hk.geocities.com/nowar1931/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