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屠夫招魂的靖國神社

右翼份子

每逢祭祀日,總有大批右翼份子到靖國神社參拜

靖國神社是專門祭祀戰死軍人的寺廟,目前祭祀著250多萬名亡靈,其中八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餘下的則是歷次由日本天皇發動的戰爭中陣亡的,如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等。

靖國神社原稱東京招魂社;是在1869年(明治二年)6月29日由明治天皇下旨,並由日本陸軍創始人大村益三郎親自選址而建成,目的是為祭祀在明治維新內戰(戊辰戰爭)中為輔佐天皇而死去的3000多名官兵。

1879年(明治十二年)6月,東京招魂社更名為靖國神社,雖一般神社由內務省管轄,但靖國神社卻由陸軍省和海軍省共同管理,國家色彩甚濃。宮司(即寺廟主持人)之職級更相當於內閣大臣,由退役的陸海軍大將擔任,即使戰後亦沒改變。雖然,據神社印刷的宣傳品《靖國神社略志》稱,「靖」解作平和、平安,是祈望國家長治久安之意,但實質卻是鼓吹軍國主義的地方。

軍國主義者為驅使平民充當對外侵略的炮灰,編造種種神話,其一是只要為天皇效命盡忠,死後便是「大和魂」,成為國家的神靈,更可在神社找到歸宿,永世受人景仰。昭和天皇亦曾先後20次以陸海軍大元帥的身份,在神社舉行盛大的「親拜」儀式,抬高神社的地位。在二戰期間,日本軍隊開赴戰場前都要集體參拜靖國神社,最流行的遺言竟是「死後在靖國神社再見」,瘋狂程度可見一斑。

戰後,佔領軍總司令部在1945年12月15日發出《神道指令》,切斷了靖國神社與國家的特殊關係;1947年頒佈的《和平憲法》亦明確規定日本須「政教分離」,促使神社在1952年9月由享有最高待遇的國家機構,變為獨立的宗教法人。

然而,《靖國神社規則》和《靖國神社社憲》仍明確稱,靖國神社是根據明治天皇「安國」聖旨,「為使陣亡者流芳萬代」 而創設,目的是「宏揚神德」,教化遺族。此外,1950年爆發韓戰,美國改扶植反共的日本右翼勢力,解除大批戰犯的「開除公職令」,令他們可重返政壇,甚至官復原職,再次為神社叫囂。

1957年,甲級戰犯岸信介登上首相之位。翌年,乙、丙級戰犯的靈位被移進神社。1978年10月17日,靖國神社舉行秋祭,14名甲級戰犯-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廣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武籐章、松岡洋右、永野修身、白鳥敏夫、平沼騏一郎、小磯國昭、梅津美治郎及東鄉茂德的靈位以「昭和殉難者」的名義,偷偷從東京品川的品川寺移入靖國神社,消息直至1979年4月19日才曝光。

其後,在侵略台灣戰爭中死去的北白川親王及侵華戰爭中死於內蒙古的北白川宮永久的靈位也於1959年10月被移進神社,與原先在神社內祭祀的戰犯合計千餘人。

軍國主義味濃

靖國神社位於東京千代田區九段北,佔地面積9.9萬平方米,主要建築物包括三殿一館,即前後排列的御本殿、拜殿、奉安殿和右側的游就館。御本殿簡稱「本殿」,是神社內面積最大、最富麗堂皇的一座建築;奉安殿全稱叫「靈璽簿奉安殿」,陣亡軍人被記錄在殿內的「靈璽簿」,靈位亦供奉於此。

靖國神社的正門前是高25米、長34米的大牌坊(日稱「鳥居」),其後是日本現代陸軍的創始人、神社的創建者大村益次郎的銅像。通道兩側是兩座10餘米高、展示帝國軍人「武功偉業」的的石燈籠狀紀念塔;石塔建於1935年,刻有「追慕景仰為皇運的擴展而獻身的盡忠靖國之士和遺烈」的碑文。塔身底座嵌有圖文並列的16塊浮雕,內容多與侵華戰爭有關,如:

血跡斑斑的侵略戰爭亦被描繪成了軍功,不禁令人搖頭嘆息。

位於神社東側的游就館,原名為寶物遺品展示館的,曾在零二年為紀念神社建成130週年而擴建,面積比舊有的大一倍以上。按其說明書稱,館名來自荀子《勸學篇》中的「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意謂君子必須選擇一個好的環境居住,一定要和有學問、道德高尚的人來往。可是,館內卻充斥軍國主義的氣氛。

展館入口掛有「為君王為世人不惜一切,放棄生命體現價值」的詩詞,如「支那事變」、「支那服」、「大東亞戰爭作戰圖」等軍國主義用語亦隨處可見。展品儘是歪曲歷史之物,如將屠殺三十多萬軍民的南京大屠殺刻意隱瞞,「1937年12月日軍包圍南京後,松井司令官曾向下屬部隊散發地圖,標明瞭外國權益和難民區的地理位置,要求『嚴正軍規,杜絕不法行為』。敗退的中國士兵擁到下關被殲滅。市內對換穿便服的殘兵進行了檢舉,但南京城內一般市民生活恢復了和平。」

館內又陳列了「戰後獨立國家地圖」,稱「大東亞戰爭」在亞洲各國的國民中點燃了獨立的火焰,「即便日本戰敗了,這個火焰也沒有熄滅」,意謂日本發動的戰爭帶來了眾多國家的獨立。

此外,館內亦展示了神風突擊隊隊員的遺書,及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的遺像、遺物,如山本穿過的軍服及親筆題寫的「不自惜生命」。

游就館亦展出戰時火炮、自殺式魚雷等;其中最矚目是零式戰鬥機,其介紹牌上竟寫著:「零式艦載戰鬥機(叫零戰機是因為在當時該飛機有強大的威力﹐可以消滅其他飛機);第一次投入戰鬥是昭和十五年九月(即一九四○年)。在重慶和中國空軍作戰中,擊落大半中國蘇製飛機,而我軍沒有任何損害,取得了空前的戰果;其攻擊性能和續航能力堪稱世界第一。」突顯在侵略戰爭中的功績。

達官貴人爭相參拜

每年的4月21至23日和10月17至19日,靖國神社都分別舉行盛大的春祭及秋祭,加上8月15日的戰敗紀念日,每次也迎來一批一批的右翼政客、退役老兵以及陣亡士兵的遺族前來祭奠。

除少數外,歷屆首相均厚顏地以「個人身份」參拜神社,中曾根康弘更在1985年8月15日首度以「首相身份」參拜,惹來各國譴責,令續後幾屆首相都不敢「首相身份」參拜;直至1996年7月29日,橋本龍太郎打破十一年的禁忌,再次以「首相身份」參拜。小泉純一郎更變本加厲,揚言每年也要去神社參拜,決意要成為慣例。

日本天皇亦不遑多讓;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昭和天皇裕仁就在同年11月冒天下之大不韙親到靖國神社參加「臨時大招魂祭」。1969年10月,靖國神社舉行慶祝建社100週年大會,裕仁天皇在翌日親臨神社參拜。1975年11月,裕仁天皇在「大東亞聖戰終結30週年紀念」當日,再次到神社參拜。據記載,靖國神社創立130餘年以來,日本天皇和皇后到神社參拜不下80次。

back                 home
返轉頭                  
首頁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