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音樂劇發展的問題和建議

在提出建議之前,我們先分析一下香港音樂劇目前存在的問題。

 

經濟問題:不能回本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而且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如果一個做音樂劇的劇團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劇是不賺錢的,甚至更多情況下是賠錢的,就算導演編劇演員們對音樂劇的興趣再大,也會被現實而讓之大打折扣,甚至還有可能會影響到一齣劇的質素。編劇和導演沒有創作熱情,演員缺少工作動力。這樣說來,不能回本的問題是香港音樂劇發展不理想的直接原因。

由於音樂劇普遍不能回本,所以工作者們的工作熱情大大減退,所以音樂劇的發展變慢。又因為音樂劇的發展變慢,音樂劇在香港的影響程度也會日益降低,觀眾對音樂劇就會愈加生疏,對音樂劇的興趣也會隨之降低。當觀眾群縮小之後,不能回本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的現象。

 

不能回本的原因: 

相比於其他形式的舞台劇,音樂劇的成本本身就較高。

雖然根據高世章先生所說[35],香港的舞臺劇的成本相比於海外普遍很低,但是相比于其他形式的舞台劇,音樂劇的成本還是偏高的。

音樂劇對演出場地的音響設施等的要求會高於一般的舞台劇,因此自然而然會加大成本。

所用的時間越多,所耗費的資源、人力物力亦有越多。

除了編劇、導演,音樂劇還需要作曲人、填詞人、以及編曲人,有時還有編舞師,演員亦一般較普通話劇為多。創作時間、排練時間都會因此而較長,亦較容易發生磨擦。

 

政府的資助少。

補貼、撥款等資助不足。

演出場地。目前演出場地匱乏,使得一齣戲不能長期運作。

政府對音樂劇的發展的重視成的不夠。沒有很好的宣傳,沒有營造一個很好的藝術氣氛,從而不能教育出來很好的觀眾群,阻礙了香港音樂劇的發展。


雖然頗為令人不安,錢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觀眾認識少

劇場教育在香港一向都不是被納入大中小學的正規課程之中,除了演藝學院外便沒有任何公營機構負責此事,是造成觀眾未能完全理解接受並懂得欣賞評論的主要問題。

香港場地少、劇團多,上演的劇目每每不能維持多久,不能長期上演便不能教育公眾。

 

由此可見,成本高本身不可避免,更何況香港劇團已經在盡力的節約花費。而政府方面卻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所以政府根深蒂固的官僚體制以及對文化項目的忽視可謂基本問題。另一個更難解決的則是觀眾認識的問題,到今天答案依然模糊難辨。

 

建議:

政府表態之後,社會就會從而重視起來。政府可以通過廣告,海報,舉辦活動等方式來營造藝術氛圍,普及音樂劇的基本知識,提高市民的欣賞水平,從而培養觀眾群。

相關學校亦會配合政府而加多相關方面的課程,從而培養出更多的音樂劇人才。這之前政府雖然也曾經推行過音樂劇的教育,但是不積極,亦不持久。像演藝學院曾經有關於音樂劇的課程,但是不知為什麼現在暫時取消了。相信當政府重視起來音樂劇的發展之後,全民也會自然而然的重視起來,這種取消課程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政府同時要加大撥款,促進音樂劇的發展。有了政府的支持,音樂劇的境況會好轉很多,因為在政府撥款額變大的同時,社會方面的資金來源也會由於政府態度的變化而變廣。當解決了不能回本的經濟問題之後,很多前面分析過的一連串的問題都隨之消失。

 

政府應多開發一些表演場地,不論是適合音樂劇的,還是其他劇種的。這樣的話,可以解決演出場地緊張,不能長期佔據理想場地從而影響一部好的音樂劇的推廣的這種問題。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於1998年提出,在位於西九龍填海區臨海地段興建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設施,希望藉此提高香港的文化水準與世界地位。惟截至2007年,該計劃仍在草議及諮詢階段。政府規定,西九將提供劇院3個,演藝場館1個,博物館4個,藝展中心1個,海天劇場1個以及廣場最少4個。如果西九能夠建成,將對香港音樂劇,甚至是舞臺劇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不單能緩解場地緊張的局面,還能營造藝術氛圍,為培養藝術質素作出很大貢獻。


備受矚目,被推倒重來的西九文化區,會是音樂劇未來的聖地嗎?

 

上一頁 回到目錄 下一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