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第五課

向上contact me!

 

首頁
中國文化第一課
中國文化第二課
中國文化第三課
中國文化第四課
中國文化第五課
中國文化第六課
中國文化第七課
中國文化第八課
中國文化科測驗

 

姓名:

黃美淇

學號:

HK026002

等第:

 

一.      填空

1.       中國菜的基本要求是俱全,其中最重要的是

2.       能大概反映中國人的口味的順口溜是南、北、東、西

3.       中國是飲茶最多的國家,茶最初當作治病的藥材,稱為苦茶

4.       世界上第一部茶書是唐代人陸羽,書名叫茶經

5.       中國茶葉種類很多,烏龍緊壓茶。

6.     中國最古老的酒類是黃酒,最有代表性的酒類是白酒

二.      名詞解釋

1.       烹調:烹調是廚師做菜的過程,烹是把食物加熱,令食物的養份分解出來,調則是加入調味品,目的在於去除食物中的異味或油膩和令食品天鮮美。中國的烹調方法多達幾十種,有:煎、炒、烹、炸、燒烤、炖、蒸、燜、拌等,而採用的調味料除慣常的甜、酸、鹹、辣之外,更有麻辣、酸甜、怪味、酸辣等複合味道

2.     功夫茶:這種飲茶方式流行於潮汕一帶,很可能是由古代的〝斗茶〞演變而成。沖泡功夫茶是一種帶有科學性和禮節性的藝術表演。先將直柄長咀的陶質薄鍋盛水在小木炭爐上燒滾,沖茶時要高舉薄鍋仔,使水有力地直注入壺,是謂高沖。第二次再才沖飲用茶,每次只沖一邊,依次四邊沖齊後,才沖壺心,週而復始,不過一般十沖,就要更換茶葉,倒茶湯要綬;持壺要低,以及不觸茶杯為度,要循環往復的均勻,不起泡沫,稱低篩,此外,還要以「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的手法沖調,前者喻將茶湯依次巡迴,後者指最後將茶湯不全注入杯,以示主人的深情厚誼,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三.      問答題

i.         說明中國菜餚的四個特點。

中國菜是起源於中國烹飪系統,是世界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料範圍廣泛,山珍海味飛禽走獸無所不包。現把色香味和形的特色分述如下:

首先是注意香味,調料的使用廣泛,例如 薑蔥、椒盬、蒜茸、豉汁、茄汁、糖醋。

色相和形象上,中國把紅、黃、 藍、白、黑作為正色,其他為間色。飲食時通過舌口,獲得味覺,原與視覺無涉,但五彩繽紛的菜肴,同樣能引起食欲,因此,中國菜歷來注重色彩鮮明、和諧、悅目,例如廣東的脆皮乳豬,除了燒至紅乎乎,而且在隆重的場合中,還在豬隻雙眼加上兩顆櫻桃,旁邊伴以菠蘿和芫茜,外形非常美觀。

味道方面,粵菜以清、鮮、嫩、爽、滑和香為主。冬春味較濃,菜餚亦有香、酥、脆、肥和濃之妙,夏秋則求清淡。福建:味道方面,採取濃味。浙江:味道注重清鮮脆嫩,保持主料本色及實味。江蘇:味道濃中帶淡、濃而不肥膩,鹹中帶甜。山東:味道:鮮甜、鮮嫩、清淡。四川:味道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說,但以麻辣及酸最著名。湖南:味道辣、味重

ii.      在中國文化中,飲茶是一種文化,最貼近生活,談談你的看法。

品茶是品茶人心的回歸,心的歇息,心的享受,心的澡雪。茶和人是互相關連的。宋代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對茶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說:〝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他在晚年借茶作詩,記錄了自己一生的嗜茶情結和感慨世事艱難。他從飲茶中追憶自己從政的一生,茶使他有感而發,茶也使他認識茶,使他的作品更充實。

在現代社會裡,生活枯燥而緊張,令人產生不少煩惱。茶的基本特質是先甜後苦,如能在百忙裡放下事務,坐下來品茗一留,情緒也平順了,再者飲茶提升人的生活情趣。可是說,茶是生活中不能或缺的調劑身心的靈丹妙藥。

歡迎各界先進參觀在下的Blog並留言!

在下還差訓詁學及中國古典文論選合共兩科便畢業了!
Hosted by www.Geocities.ws

1